普洱学院:“五位一体”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02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94

春日的普洱学院校园里,一群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学区中小学部、龙潭中学的学生们正围着咖啡工坊的老师学习咖啡冲泡技艺,旁边的普洱学院大学生则分享着“一粒咖啡豆如何带动乡村振兴”的故事。这是普洱学院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的日常一幕,也是该校打破学段壁垒、贯通育人链条的生动实践。

近年来,普洱学院以“搭建一体化教学平台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、运用融媒体信息技术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、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”的“五位一体”模式,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,构建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,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“必修课”。

WechatIMG4108

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,普洱学院深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“协同”。普洱学院各二级学院与思茅区各大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合作“对子”,构建起“高校+地方教育部门+中小学幼儿园”的三级联动机制。

在普洱学院的校园里,一座庄严的民族团结盟誓塔静静矗立,塔身上“民族团结”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里不仅是普洱学院的地标,更是开展思政教育的“活教材”。

WechatIMG4106

依托丰富的边疆红色资源,普洱学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链条。日前,普洱学院联动云南大学,组织师生到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同上主题为“牢记嘱托担使命·聚焦铸牢谱新篇”的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现场教学课,着力把“思政课堂”转化为践行嘱托、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奋进篇章的行动力量。

WechatIMG4107

普洱学院原创话剧《张培英》则讲述了以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的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、全国自强模范、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张培英为主人公,综合运用情景朗诵、舞蹈、歌曲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,将张培英拖着病体倾力奉献一生于青少年校外辅导事业的先进事迹,有机融入话剧中,自公演以来已巡演9场。

“当再现张培英老师在手指几乎全部失去、身体大面积烧伤的严重伤势下,仍一心想着尽快恢复,为党和人民继续贡献力量的场景时,我和很多同学都感动得流泪了。”张培英老师的扮演者董宇欢说。

从高校实验室到中小学课堂,从红色盟誓塔到虚拟仿真教室,从茶园咖啡园到视频思政,普洱学院的“五位一体”实践,让思政教育实现“纵向衔接、横向联动、全域覆盖”,形成了“红色铸魂、实践赋能、科技添彩”的育人模式,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“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爱、肩上有责”的时代新人。
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鑫雨)